伙计…在中国呆了四年之后再回到美国上街购物真的好困难啊!因为在美国逛街时我总是想着要计算在商店里看到的每一件商品的出厂价和终端销售价!
我回美国之前,一些中国生意伙伴交待的其中一件事情就是到美国的商店里拍一些他们生产的同类产品照片,最重要的是把销售价格标签拍了,然后发给他们分析。他们很想知道自己生产的同类产品在美国是如何定价销售给终端客户的。
我觉得可能还有朋友也会对此感兴趣,所以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博客主题。重要的是我也很喜欢这种市场调查项目……当我在不同的小商店里照相时,店主要求我停止拍照,并说店里有规定不能拍照!嘿!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度,不过这些是私人商店,他们有权对自己的财产做出规定。(当然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
(这么一说)觉得自己有点像(商业)间谍了,所以我在那个商店拍了最后一张照片后就赶紧溜了。我尽我最大的努力到各种不同商品的店里去多拍一些照片,如衣服或者是别的不同的产品。
你知道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中国工厂一般都认为美国人总是采购和销售,迅速获取收益……
然而……另一方面……
美国人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工厂总是那么容易误解他们的电子邮件和订单说明。
我搬到中国来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他们怎么能一直这样误解我呢?
目前为止,我在中国和这里的工厂打交道的时间已经有几年了,据我了解,他们报价时,有时候会参考零售价格来计算他们的出厂价。
很多中国工厂都以为大部分美国采购商从他们那里买了产品后就放到网店上或者是实体店铺里以出厂价的4倍进行销售,然后再坐着收钱就行了……所以(工厂)总会最大化他们的利润……嘿,你不能怪他们……
最近,我对中国这边的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就像我在以前写的博客里说的那样,现在我正在和中国的一些工厂以及电子商务合作伙伴商讨如何把他们的产品销售到西方世界。
其实,(中国工厂)他们当中已经有些人尝试过海外销售了,觉得那是一场完全不同的游戏,专业的指导是必须的。
同时我也曾听到过一些网络卖家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我觉得那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些“假冒的名牌产品”销售到美国和欧洲后会剥削那里的工人,采购价是1美元,卖给客户却是80美元。
我想从中立的角度去谈谈双方的立场……
在商店里,你可以看见这些产品的零售价—记得小时候我曾听老爸说过一个产品是如何生产的,然后商店又是如何疯狂加价销售的……
可是要知道商品从工厂到终端零售店要经过多少流程啊……当然,网络在减少中间流程方面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今天不会在这篇博文里分析中美之间供应链的关系,但是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我在美国的店铺里看到的产品然后尽我最大的努力猜测他们的出厂价。
衣服——就同种质量/品牌来说,实际上在美国买这些更便宜……今天在佛罗里达的一家商店里,有很多亚洲和欧洲的店家在买行李箱专门用于装从商店里买的衣服!我相信这是因为低进口关税和美国从海外大量采购商品的缘故……因为那样做,商品的整体价格就降下来了。中国对本国未生产的消费品一般征收高额关税。一些中国的女孩子听说我回国的消息后让我帮她们带Levis 牛仔裤,因为这种牛仔裤在美国很便宜。
电子产品—–这种产品在美国也相对便宜……我曾说过在中国买卖iPhone……这主要是考虑到中国的关税问题……同时,美国从中国采购了大量的电子类消费品,君不见,每天都有n个集装箱的电子产品从中国发往美国,交易额和数量都是节节攀升,以至于利润空间被挤得所剩无几……美国是买电子产品的营销福地。
塑料制品——相对来说在中国这个可算是便宜的了……不是很确定为什么,可能是因为这方面还没有什么名牌产品吧,但是这类产品在美国的商店里的售价可是比我在中国的店铺里看到的要贵得多了……也许是因为沃尔玛超市也在中国的原因吧,呵呵……也许中国在这方面的税收比较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采购注塑模具塑料制品时我一定会选择中国,那样我可以节省一些成本。也许是每个产品的物流成本比较高吧。
礼品/新颖小巧的小物件—–这种产品总是很容易加价销售……为什么?因为它不像衣服和电子产品那样总是大量采购销售,所以一般情况下它被摆放在商店或者是仓库里的时间要长一些。再加上人们购买这些产品送给朋友家人或者是同事时,大多数时候都不会把价格放在首位去考虑,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商店里看见了觉得合适喜欢就买下了,比如Spencers Gifts stores, Hot Topic, and Halloween shops这些商店。
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要记得的是——支付的意愿——–这意味着顾客购买时不是取决于生产那个产品要花多少钱而是会着重考虑它值多少钱以及值不值得他们购买。
人们愿意为名牌产品支付更多的钱是因为他们相信那个品牌。他们知道在购买那个名牌产品后,他们不会因为采购到质量不好的,易损坏的或者是一直产生噪音的产品而浪费更多的时间。
还有就是形象的问题,该品牌给了你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当你穿上它们时,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无形中加入了一个群组,比如喜欢运动的群体(耐克)、水手(Nautica),或者是其它和你购买同样产品的人(是否觉得产生了同类感)?苹果产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Steve Jobs把它塑造为“与众不同的思考”,成为独特,反叛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的产品……而不是对微软和IBM的现有成就感到满足。
下面是我在纽约、康涅狄格和佛罗里达的商店拍的一些照片……虽然被其中的一些商店“驱逐”但是还是乐在其中,哈哈!
也许将来会拍一些录像!回到中国后我打算搞一些播客……耐心等待一下哈!
Comments 2
有机会来浙江台州请告诉我,想请教你很多关于美国营销方面的东西
我们做塑料餐具的出口,准备在美国直销,不知道你有什么建议,我在电子商务方面有6年的经验也愿意和你交流